2026世界杯买球

澳门威尼斯人app 太阳城app 澳门新葡京娱乐 足球外围平台 太阳城娱乐 金沙娱乐城
交通要闻
云南水运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来源: 2026世界杯买球       2019-09-16 15:26 【字体:

云南水运资源丰富,地跨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六大水系,河流总长14200多公里,可开发利用的航道里程近9000公里。一条条江河喧嚣着奔向大海。它们在千沟万壑间穿凿出一条条黄金水道,使云南“饮马长江、挥师两洋、通江达海、八面来风”的区位优势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水运事业扬帆起航、破浪前行,不断打通一处处梗阻滩险,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让滔滔江河千帆竞渡 百舸争流,书写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史诗。今天回顾云南水运的光辉历程、突出成就和发展经验,将进一步激励全省水运干部职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推动全省水路交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1983年,金沙江船队从水富出发首次抵达上海,行程2884公里,开辟了我国内河最长的水上航线

70年来的辉煌成就

上世纪50年代初,云南仅有一艘航行于滇池篆塘到昆阳50多公里航道上的蒸气机动船。全省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船舶停靠于自然岸坡。改革开放以后,按照“两沿”政策,国家加快了金沙江航运建设,相继建设了水富港和绥江港,1981年,云南船队第一次驶出高原,由水富沿长江经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驶向上海,开辟了水富至上海2840余公里全国内河最长航线。90年代,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针,提出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战略决策和“两出省、三出境”的战略部署。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2000年4月20日,中、老、缅、泰四国政府代表团,在缅甸大其力市正式签订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从而向全世界宣布,澜湄国际航道正式开通。2001年6月26日,中、老、缅、泰四国交通部长,在云南景洪举行澜沧江—湄公河正式通航仪式,标志着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大通道正式通航。

进入新世纪,云南水运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国际大通道建设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相继建设了景洪港、思茅港,大理港,以及一大批库湖区航运基础设施,实施了澜沧江五级航道建设项目和湄公河境外排障工程,完成了全省500余道渡口设施改造。航道条件的不断提高,航运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全省沿江、沿湖群众提供了安全便利的水路交通运输,促进了航运业的较快发展。“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云南水运建设驶入快车道,昆明港、水富港扩能工程澜沧江四级航道建设等项目相继开工,大理洱海和澜沧江短途旅游运输蓬勃发展,全省年客运量持续突破千万人次,金沙江至长江跨省长途货物运输船舶吨位从90年代末的1000吨发展到5000吨,连续27年未发生水上交通特重大事故,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


云南最大客运船舶——洱海1号(载客1000人)

光辉历程之五个“最早”

从1950年至1955年间,绥江县、昆明市、下关市、盐津县、思茅等地区人民政府相继设立了航运管理站,发展区段水路运输。1956年2月22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云南省省交通厅航务处,开始对金沙江、澜沧江、南盘江、红河、怒江进行历时近十年的航道普查,对全省水运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水运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云南省最早的航道整治。为解决红河沿江地区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和发展经济,省人民委员会提出打通红河航道,达到最终通航浅水拖轮的工作部署,从1956年2月至1957年2月,交通厅组建第一航道调查组,蒙自专署成立整治红河施工委员会,组成一个整治红河施工处及一个造船工程队,组织沿江各县民工千余人,完成了蛮耗至河口段90余公里的航道勘测设计、15个重点滩险整治。

金沙江航运最早的机动船。1960年全国自然灾害期间,为支援灾区的粮食运输,省交通厅成立关河试航站,并由交通厅车船厂在盐津县开展了造船工作。试航站和车船厂干部职工在环境极其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不畏艰难,完成了160马力双机木质拖轮2艘,120马力双机木质拖轮1艘的建造任务,1962年2月至1963年6月,完成货运量3325吨、货运周转量116971吨公里粮食和生活物资的水路运输。

最早的航运规划。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快后方建设的指示,遵照国家计委有关抓紧进行开发金沙江规划工作的通知,1965年,中央交通部组成“431工程”工作组,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会同滇、川两省交通部门,对金沙江中下游进行全线勘察,形成金沙江河道踏勘报告和规划报告。金沙江航道整治由此拉开序幕。

云南省水上最早的大件运输。为配合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建设,省交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组织船队,从上海装运成套设备,朔长江而上,经十余天抵达重庆,换小拖轮继续上行至安富坝。1975年开始历经两年,完成了1.5万吨美国成套设备及材料的水路运输任务。


水富港扩能工程于2016年10月开工

云南省首次船员培训考试。1974年6月,省交通局在绥江县举办了全省第一次轮船船员培训和考试学习班。全省32名在职船员参加驾驶或轮机培训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22名船员分别签发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证书。这批船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最早持证上岗的船舶技术人员。

艰苦卓绝开辟“东方多瑙河”

上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针指引下,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战略决策。1989年底,省政府代表团访问东南亚三国,与老挝经贸部签订了两国联合考察和开发上湄公河航运的协议,从而拉开了开辟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的序幕。1990年,中老联合考察组队景洪至琅勃拉邦进行考察,同年组织船队,完成景洪至万象一千余公里的试航。1993年,中老缅泰四国第一次组成联合考察团对澜沧江—湄公河进行全线考察。四国政府历经了十余年的共同努力,于2000年4月20日,在缅甸大其力正式签订《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6月26日,四国交通部长在景洪举行了隆重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正式通航仪式。四国通航协定签订以来,中央、云南省积极投入资金,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进行不断的整治,2002年至2004年,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援助下,开展了湄公河境外排障工程建设,并完成了国内段五级航道建设,2014年,澜沧江四级航道整治正式实施。同时加快港口建设,相继开展景洪港、思茅港、关累港的建设和港口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扶持航运业发展,相继开通了大件运输、成品油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冷藏运输,货物运输由四国通航之初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稳步发展,船舶由50吨逐步发展到300吨;积极探索旅游客运发展,短短几年间,客运量数倍增长,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水上短途旅游观光已成为西双版纳州一道靓丽风景线。


检查安全设备

抢抓机遇 积极打造金沙江—长江黄金水道

“七五”期间,建设完成了金沙江绥江港和水富港。随着金沙江航运的快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