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买球

网赌平台 博彩网址导航 博彩平台 IM体育 DB真人 沙巴体育官网
交通要闻
综合交通共筑美好生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云南综合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 2026世界杯买球       2019-09-29 16:22 【字体:

70年春华秋实,彩云大地在悠悠时空中刻下了一道又一道年轮,印记着奋斗的足迹,映射着欢欣的希望。从山路弯弯到高速坦途、从蒸汽米轨到动车高铁、从翻越驼峰到飞机翱翔、从渔舟渡船到通江达海、从步班邮路到快递物流……70年来,云南综合交通与共和国同成长,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云南交通人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拼搏和奉献,展现着云南综合交通建设的喜人成果,也向我们摊开了一幅综合交通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初秋,在云南南北大通道最南端的“小尾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板仑乡龙留村,村里一位80多岁的何大爷拄着拐杖,看着家门口高速公路上来来往往车辆飞驶而过,自言自语地说:“真不敢想,偏僻的小山村也能通高速公路啊……”

“那时候村里到县城只有一条山村小路,路两边长满了不知名的灌木丛和野草,全村的人到县城办事都是靠走路,我们每星期上学都要来回走一趟。”回忆起小时候的求学路,何大爷满是感慨。

“出行基本靠走”“驴马车”仍大行其道、“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众人都说蜀道难,其实蜀道哪有滇道难,大江湍急大山蛮,铁路漫漫云中绕,汽车蜿蜓顺山还”,老百姓口中的谚语,正是当时云南交通最真实的写照。

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交通发展十分缓慢。一组数据印证了当时落后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仅为2783公里,铁路只有653公里米轨,民航只有抗战遗留下来的老旧和临时机场,水运只有渡船和小渔船,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有64%是靠人力或畜力完成的,有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没见过汽车火车、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

“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毛泽东主席为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区公路的题词,激发了云南交通人奋力干事的热情。1956年8月27日,还处于一片蛮荒之地的怒江州第一条公路瓦(窑)贡(山)公路正式动工新建,由于地势十分险要,悬崖峭壁路段多,滚石、蚂蟥、毒蛇、蚊子、瘴气以及物资短缺等各种危险和困扰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使工程建设变得异常艰难。到1973年5月1日全线通车时,主要工程历时近17年,全部工程完工将近20年。“听老一辈的说,有近6000多人参与了公路施工,有近百人为工程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瓦贡公路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铺筑而成的。”怒江州交通运输局职工新跃华说。

这一时期,凭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忱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云南于1954年修通了昆洛公路,成为了巩固国防、造福沿线人民、连接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随后相继抢修了碧色寨—河口公路,修通昆明—打洛、南涧—大理、个旧—金平三大国防公路和弥渡—宁洱等经济干线,揭开了云南大规模建设公路序幕。

公路建设艰难起步,水路、铁路、民航发展建设也开始了积极探索。昆明—曼德勒—仰光国际航线的开通,成为中国打破国际封锁的重要国际通道;贵昆铁路的修通,结束了云南“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全长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通车,创造了18个中国之最和13个世界之最。高山峡谷间,云南交通人克服山川河流的阻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披荆斩棘”,用心血和汗水筑起了云南交通发展的基石。

蹄疾步稳 改革开放谋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开启了云南交通运输行业蹄疾步稳谋发展的征程。云南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交通运输发展步入快车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迅速吹遍大江南北,宣威第一代运输车辆小马车开始活跃起来,车把式们驾着当时被称为‘马的士’的小马车,以交通门为中心,往来于宣威火车站、虹桥、十里铺等地,为管理好这些交通工具,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在交通门成立了至今人们依然在叫的‘马管站’。”即将退休的宣威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老干部缪继红讲述,80年代初,“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开始在人们心中形成共鸣,对此,1984年宣威市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修公路的高潮,三年共新修公路78条、里程总长538.9公里。“时至今日,宣威境内不仅有高速公路,还建成了世界第一高桥,目前又着手规划筹建宣威民用机场,几年后宣威人在家门口就可乘坐飞机出行了。”

从“马的士”到坐飞机,宣威交通发展的变迁,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综合交通巨变的一个缩影。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云岭大地喜讯连连。1985年,云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的省份;同年,云南在亚洲第一个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波音737-300型客机,并组建了飞行大队;1996年,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昆嵩高速;2001年,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通航;2012年,昆明长水机场投入运营。

这一时期,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出省出境”骨干综合交通网初步形成,彻底告别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时代。统计显示,从1978到2012间,云南的公路通车里程翻了5倍,达到21.9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提高1.38倍,达到2350公里;机场翻了3倍,达到12个;水运通航里程翻了3.35倍,达到3374公里,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综合交通的变化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幸福感,也有力促进了云南扩大开放、加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云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在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促进国际交通运输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以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为例,1989年,云南省与老挝政府签订了中老联合考察和开发上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协定,拉开了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序幕。1994年、1997年,中国相继与老挝、缅甸两国签订了《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在此基础上,2000年4月20日,中、老、缅、泰四国政府代表在缅甸大其力签订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6月26日,四国正式通航,澜沧江—湄公河航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四国国际航运主要在中国关累港至泰国清盛港之间的国际航道开展,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

砥砺奋进 凝心聚力助跨越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2015年1月,站在昆明火车南站工地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开放发展提出要求,把云南引领到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之中。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新美蓝图跃然而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交通运输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深情嘱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立足云南“跨越式发展”主旋律和“示范区、排头兵、辐射中心”新定位,全力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再上新水平。

公路方面,先后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