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买球

LOL官方投注平台 皇冠博彩 皇冠体育 沙巴体育 Ladbrokes立博官网 体育博彩app
交通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5-14 09:01 【字体:

省 长 阮成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一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赋予了更大使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牢记嘱托、团结奋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凝聚起了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

一、关于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工作

去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工作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即将消除。累计实现95%的贫困人口脱贫、95%的贫困村出列、90%的贫困县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创造了历史奇迹,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2.32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6位、居第18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70%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

——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长期的水电弃水正在终结;制造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云南正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服务业已支撑起经济发展“半壁江山”。

——“数字云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了行业制高点,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区块链国际论坛,建成“数字云南”展示中心、区块链中心,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铁路、机场建设全面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美丽”正成为云南靓丽标签。大力推进最美丽省份建设,以“五个坚持”、“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系统打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云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咸宁驰援战,率先开发使用“抗疫情”扫码系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较早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保持医务人员零感染;快速建成国门疾控中心,率先对所有境外入滇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率先对陆路口岸实行严格管控,至今保持陆路边境病例零输入,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

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及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政府“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正转化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克难攻坚的原动力。

(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出清46户“僵尸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投资增长11.7%。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产业快速发展,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创建一批“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新认证“三品一标”1525个,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面提速,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农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6∶1。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新生态,“30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非公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大幅下降,省属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0%以内。

(三)基本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统筹整合省级以上财政涉农资金482.5亿元,50%以上投向深度贫困县,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基本医疗保障持续全覆盖,存量危房全面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产业扶贫覆盖169万贫困户,新增生态护林员8.8万人,科技扶贫取得新成效。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广东省在项目资金投入、产业就业扶贫、智力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扶成效更加凸显。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稳定向好。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2%,城镇建成区、A级景区全部消除旱厕。云岭大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五)大力打造“数字云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数字经济项目,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3%。资源数字化全面推进,人口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工厂、矿山、旅游、农业资源等数字化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林业“双中心”初步实现服务全国。数字产业化成效初显,引进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能源、数字金融、数字环保等快速推进。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启动实施,90个县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全面升级。怒江美丽公路主线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渝昆高铁云南段开工建设,新开工63项重点水源工程,滇中引水和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七)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为实体经济降成本1350亿元,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取得重要进展。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基本成型,新增4家上市公司。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云南自贸区挂牌,“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开馆运营,成功举办商洽会、《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4.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9%,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余额突破5000亿元。

(八)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3.2%。新增城镇就业5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0.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提升。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综合能力达标县级医院跃升到106个。禁毒防艾、边境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